上一页|1|2|3|4|5|6|7|上一页
/7页

主题: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差别

发表于2012-06-08

          等额本金还款


  所谓等额本金还款,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,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

间的利息。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等额本息而言,总的利息支出较低,但是前期支付的本金和利息

较多,还款负担逐月递减。等额本金还款法是一种计算非常简便,实用性很强的一种还款方式

。基本算法原理是在还款期内按期等额归还贷款本金,并同时还清当期未归还的本金所产生的

利息。方式可以是按月还款和按季还款。由于银行结息惯例的要求,一般采用按季还款的方式

(如中国银行)。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不是节省利息的选择。如果真正有什么节省利息的良方

,那就是应当学会理智消费,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,量体裁衣、量入为出,尽量少贷款、贷短

款,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。举例来说,同样是从银行贷款20万元,还款年限15年,选择等额本

金还款,每月需要偿还银行本金1111元左右,首月利息为918元,总计首月偿还银行2200元

,随后每个月的还款本金不变,利息逐渐随本金归还减少。使用等额本金还款,开始时每月负

担比等额本息要重。尤其是在贷款总额比较大的情况下,相差可能达千元。但是,随着时间推

移,还款负担逐渐减轻。这种方式很适合目前收入较高,但是已经预计到将来收入会减少的人

群。实际上,很多中年以上的人群,经过一断等额本金还款法时间事业打拼,有一定的经济基

础,考虑到年纪渐长,收入可能随着退休等其他因素减少,就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还款。

由于每月所还本金固定,而每月贷款利息随着本金余额的减少而逐月递减,因此,等额本金

还款法在贷款初期月还款额大,此后逐月递减(月递减额=月还本金×月利率)。例如同样是

借10万元、15年期的公积金贷款,等额还款法的月还款额为760.40元,而等额本金还款法的首

月还款额为923.06元(以后每月递减2.04元),比前者高出163.34元。由于后者提前归还了部

分贷款本金,较前者实际上是减少占用和缩短占用了银行的钱,当然贷款利息总的计算下来就

少一些(10年下来共计为3613.55元),而并不是借款人得到了什么额外实惠!

此种还款方式,适合生活负担会越来越重(养老、看病、孩子读书等)或预计收入会逐步减少

的人使用。

  

  

计算公式 

  

  等额本金还款法其计算公式如下:

  每季还款额=贷款本金÷贷款期季数+(本金-已归还本金累计额)×季利率

  如:以贷款20万元,贷款期为10年,为例:

  每季等额归还本金:200000÷(10×4)=5000元

  第一个季度利息:200000×(5.58%÷4)=2790元

  则第一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+2790=7790元;

  第二个季度利息:(200000-5000×1)×(5.58%÷4)=2720元

  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+2720=7720元

  ……

  第40个季度利息:(200000-5000×39)×(5.58%÷4)=69.75元

  则第40个季度(最后一期)的还款额为5000+69.75=5069.75元

    

 由此可见,随着本金的不断归还,后期未归还的本金的利息也就越来越少,每个

季度的还款额也就逐渐减少。这种方式较适合于已经有一定的积蓄,但预期收入可能

逐渐减少的借款人,如中老年职工家庭,其现有一定的积蓄,但今后随着退休临近收

入将递减。

  该方式1999年1月推出,正被各银行逐渐采用。

   

   

选择方法 

  

  两种还款方法都是随着剩余本金的逐月减少,利息也将逐月递减,都是按照客户

占用管理中心资金的时间价值来计算的。由于“等额本金还款法”较 “等额本息还

款法”而言同期较多地归还贷款本金,因此以后各期确定贷款利息时作为计算利息的

基数变小所归还的总利息相对就少。举例来说,A、B两人同时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

款10万元,期限10年,合同生效时间为2005年6月20日。A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,B选

择等额本金还款法。如不考虑国家在利率方面的调整因素,A每月的还款额相同,都

为1032.05元,期满后共需偿付本息123846元。B第一个月还款额为1200.83元,以后

随着每月贷款期末余额的减少而逐月减少还款额。最后一个月还款额为836.40元,期

满后共需偿付本息122233.90元(注:计算B的还款额时,假定每月都为30 天,实际

还款应以每月实际天数计算)。所以,在相同贷款金额、利率和贷款年限的条件下,

“等额本金还款法”的利息总额要少于“等额本息还款法”,以贷10 万10年为例,B

比A要少支付利息1612.10元。

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

究竟采用哪种还款方式,专家建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定。“等额本息还款

法”每月的还款金额数是一样的,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,选择“等额本息

还款法”比较好,可以减少前期的还款压力。对于已经有经济实力的中年人来说,采

用“等额本金还款法”效果比较理想。在收入高峰期多还款,就能减少今后的还款压

力,并通过提前还款等手段来减少利息支出。另外,等额本息还款法操作起来比较简

单,每月金额固定,不用再算来算去。总而言之,等额本息还款法适用于现期收入少

,负担人口少,预期收入将稳定增加的借款人,如部分年轻人,而等额本金还款法则

适合有一定积蓄,但家庭负担将日益加重的借款人,如中老年人。

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还款比较表(以贷款1万元1年月利率为3.45‰为例)

发表于2012-06-08
基本介绍
等额本息还款法,即借款人每月按相 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,其中每月贷款利 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 等额本息 还款法逐月结清。由于每月的还款额相等 因此,在贷款初期每月的还款中,剔除按 月结清的利息后,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少 而在贷款后期因贷款本金不断减少、每月 的还款额中贷款利息也不断减少,每月所 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多。 这种还款方式, 实际占用银行贷款的数量更多、占用的时 间更长,同时它还便于借款人合理安排每 月的生活和进行理财(如以租养房等), 对于精通投资、擅长于“以钱生钱”的人 来说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 
计算公式
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 设贷款总额为A,银行月利率为β,总期数为m(个月), 月还款额设为X, 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: 第一个月A(1+β)-X] 第二个月[A(1+β)-X](1+β)-X = A(1+β)^2-X[1+(1+β)] 第三个月{[A(1+β)-X](1+β)-X}(1+β)-X = A(1+β)^3-X[1+(1+β)+(1+β)^2] … 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: A(1+β)^n-X[1+(1+β)+(1+β)^2+…+(1+β)^(n-1)] = A(1+β)^n-X[(1+β)^n-1] /β 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,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,因此有: A(1+β)^m-X[(1+β)^m-1]/β = 0 由此求得: X = Aβ(1+β)^m/[(1+β)^m-1] 每月还款额=[贷款本金×月利率×(1+月利率)^还款总期数]÷[(1+月利率)^ 还款总期数-1] ^ — 表示乘方,如2^3=8 
选择方法
两种还款方法都是随着剩余本金的逐月减少,利息也将逐月递减,都是按照客户占 用管理中心资金的时间价值来计算的。由于“等额本金还款法”较 “等额本息还款 法”而言同期较多地归还贷款本金,因此以后各期确定贷款利息时作为计算利息的基 数变小,所归还的总利息相对就少。举例来说,A、B两人同时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 款10万元,期限10年,合同生效时间为2005年6月20日。A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,B选择 等额本金还款法。如不考虑国家在利率方面的调整因素,A每月的还款额相同,都为 1032.05元,期满后共需偿付本息123846元。B第一个月还款额为1200.83元,以后随着 每月贷款期末余额的减少而逐月减少还款额。最后一个月还款额为836.40元,期满后 共需偿付本息122233.90元(注:计算B的还款额时,假定每月都为30 天,实际还款应 以每月实际天数计算)。所以,在相同贷款金额、利率和贷款年限的条件下,“等额 本金还款法”的利息总额要少于“等额本息还款法”,以贷10 万10年为例,B比A要少 支付利息1612.10元。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究竟采用哪种还款方式,专家建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定。“等额本息还款 法”每月的还款金额数是一样的,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,选择“等额本息 还款法”比较好,可以减少前期的还款压力。对于已经有经济实力的中年人来说,采 用“等额本金还款法”效果比较理想。在收入高峰期多还款,就能减少今后的还款压 力,并通过提前还款等手段来减少利息支出。另外,等额本息还款法操作起来比较简 单,每月金额固定,不用再算来算去。总而言之,等额本息还款法适用于现期收入少 ,负担人口少,预期收入将稳定增加的借款人,如部分年轻人,而等额本金还款法则 适合有一定积蓄,但家庭负担将日益加重的借款人,如中老年人。 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还款比较表(以贷款1万元1年月利率为3.45‰为例) 
发表于2012-06-11
学习了
发表于2012-06-11
好啊~~~~~~
发表于2012-06-11
不错的帖子,支持楼主
发表于2012-06-11
大家看怎么样 我认为很好.
发表于2012-06-11
强帖终于出现,要顶的啊,谢谢楼主
发表于2012-06-11
顶啊顶啊,好贴不顶是一种罪过
发表于2012-06-11
好多啊,哈哈,谢谢您
发表于2012-06-11
经验啊... 向楼主学习
上一页|1|2|3|4|5|6|7|上一页
/7页